银屑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皮肤病,但由于其治疗期长、复发率高等问题,一直以来都备受医学界和患者关注。明清时期,由于医学技术的限制,当时的治疗方法主要以中药为主,辅以外用药膏进
银屑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皮肤病,但由于其治疗期长、复发率高等问题,一直以来都备受医学界和患者关注。明清时期,由于医学技术的限制,当时的治疗方法主要以中药为主,辅以外用药膏进行治疗。
第一类药膏:中草药治疗法
明代医家李时中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有记录:使用麻黄、桃仁(bitter apricot kernel)等成分,将中药与猪油或羊油混合熬制成糊状,涂抹在患处,起到镇痒、消炎、软化皮肤等作用。苏东坡也在《榕城夜话》中提到过用茯苓、甘草、乾地黄、滑石、僵蚕、硫磺等12味中草药制成软膏状药品,对银屑病有一定的疗效。
第二类药膏:珍贵草药配制
《名医别录》记载:将鲇鱼胆汁与白马蹄草(cocklebur leaves)、柏叶炮制成药膏,是一种较为珍贵的药物。古籍中也提到用鱼胆、乌贼骨、牛膝草等药物制成的药膏,但由于其采集困难、价格高昂,使用范围不广。
第三类药膏:矿物质类
硫磺石、明矾、白矾等矿物质经过磨细、搅拌,与谷壳油或猪油熬制而成的药膏在当时也被广泛应用,具有消炎杀菌、减轻皮肤瘙痒等功效。这种治疗方法较为简单且成本较低,因此得到了不小的推广。
以上几种药膏,都是明清时期治疗银屑病的常用外用药物,它们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患者的症状,但对治疗银屑病本身的影响并不大,仍未能改善银屑病的治疗情况。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,当前处理银屑病的方法越来越丰富和多样化,但以下三种治疗方式可能仍跟明清时期很相似:皮肤温泉、全身光照治疗以及激光治疗等。